学院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延安大学202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19:09 文章来源:

延安大学202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延安大学简介

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推荐院校

2017年9月19日,在延安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延安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成就,勉励学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2022年9月在学校建校8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学校致以亲切祝贺与问候。这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刘延东、韩正、孙春兰、刘国中等领导同志先后以来校视察、批示等方式表达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怀

学校现有新城、杨家岭、萃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现有学生21000余人;教职工1900余人;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一流培育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60个本科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个省部级创新团队;7个院士工作站,4个社科名家工作室。

当前,学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延安大学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追赶超越“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第七次党代会“一一九五”工作布局,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进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延安大学新城校区校门

二、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法学院和行政学院,解放战争时期演变为政法系。1958年恢复为马列主义教研室,1974年开办政教班,1977年正式成立政治教育系,1998年更名为政法系,2002年改系建院成立政法学院。2020年8月,政治与法学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成立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教84人,其中教授7人(三级教授3人)、副教授25人,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培养的博士49人。教师队伍中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现有导师140余人,其中校内导师60余人,校外兼职导师80余人。导师队伍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又有毕业于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博士,还有来自一线公检法系统、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导师”。

学院是延安大学首批获得硕士点学位授予权和确定博士点培育与建设单位之一。现有政治学、哲学和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下设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等9个学术学位硕士点;设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和公共管理(MPA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拥有两栋独立的办公与教学大楼,建有独立的学术报告厅、电子政务实验室、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模拟法庭等实践性教学设施和实训场地。现设有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成立的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延安院区)、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农村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中省级研究机构。同时设有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研究中心和中关法治研究中心等校级科学研究机构。

学院成功获批各级各类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共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1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1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共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15项。   

政管学院两栋独立的办公与教学大楼

学院始终秉持“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弘扬“崇德尚法、经世致用”的院训,全方位推进“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的实施,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在“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办学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三、公共管理硕士(MPA)(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点简介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2014年获批,2015年开始招生。学位点依托全校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优质资源,在地方政府治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特色突出。近五年,学位点教师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6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 25 项,到账经费累计 300 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30 余篇,其中核心以上 50 篇。出版著作和教材 7 部。近年来,学位点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水平日益凸显。

四、办学特色

(一)三大培养方向

(1)地方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地方公共部门体制机制优化、公共部门机构改革、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城乡治理、社区治理、乡村治理、应急管理、数字政府与人工智能、政府采购、陕甘宁边区政府治理等。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激励、公务员管理、组织行为与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干部管理、社会组织人员管理、社会保障、人才管理与人才政策、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研究等。

(3)公共政策

政策试点、政策创新、政策执行、政策过程、教育政策、产业政策、医药政策、税收政策、科技政策、卫生政策、文化政策、环境政策、社会政策、延安时期社会政策与治理经验等。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社会实践”五大模块。其中,“公共课”和“学位基础课”,分别为5学分和15分;“专业必修课”为8学分;“选修课”为8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

(三)师资力量

学位点现有专职教师41,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讲师13人。学位点实行双导师制,2026年招生的导师有2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20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2人具有海外留学、访学背景。校外兼职导师25 人,均为从事地方行政工作一线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实践经历和管理经验丰富。

(四)平台保障

学位点现有电子政务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室6个、案例教室1个、学习讨论室1个;拥有公共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系统软件、智能移动审批模拟软件、人力资源案例分析软件、电子政府模拟软件等教学科研软件。设有延安大学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研究中心、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农村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延安院区)等多个科研平台。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教学综合运用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等多元互动方式,并通过习题作业、小论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考试等环节完成考核,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综合业务素质高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担任兼职教师。

教赛结合

通过系统教学夯实理论基础、真实案例强化理论认知、专项研究推动理论发展,依托从陕西省公共管理研究生案例大赛到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阶梯式竞赛平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提能”MPA教育中心高度重视案例大赛的组织培育工作,积极制定面向师生的案例编写激励措施和办法。推出优秀案例参加案例大赛,近三年先后获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调研报告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陕西省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七)实践教学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多次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师生赴杭州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五、报考指南

(一)报考条件

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从毕业至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我校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招生计划

2026年预计招生48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学校当年下达的招生指标数为准。

(三)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采用在职“非脱产”学习,上课一般安排在周末进行。

(四)学制和在校学习年限

本学位点研究生基准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专业实践及毕业论文1.5年)。

(五) 学费标准

学费每学年为人民币2万元/生。

(六)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要求

网上报名时间为每年10月。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完成网上报名程序。

2.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

(七)初试

1.考试科目

联考科目:(204)英语二、(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共2门。均为全国统考。英语二满分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

2.考试科目时间安排

每年12月。考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八)复试

复试在初试的次年4月左右进行。复试分数线不低于当年公共管理专业学位A类国家线。

复试具体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水平测试、专业素质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评。

考试科目与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代码

复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F04

思想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F05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张康之、郑家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常见报考问题

1.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硕士研究生,是双证吗?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等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修完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2.哪里可以获取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通知及相关信息?

1延安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https://zfxy.yau.edu.cn/)

2教育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

3延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jsy.yau.edu.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延安大学研究生院”,订阅延安大学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

3.报考MPA项目是否有年龄限制?

没有年龄限制,考生只需满足招生当年的报考条件。

4.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入学后怎么上课?

新生入学后根据MPA课表进行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课程学习,按照课表要求完成上课即可。

 

联系我们

学校代码:10719

专业代码:125200

学院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公学北路延安大学新校区政管学院A

学院网址:http://zfxy.yau.edu.cn/

邮政编码:716000

联系人:侯老师(电话:13629219975

邮箱: baozhub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