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3日 14:04 文章来源:

(一)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576C7

政管学院两栋独立的办公与教学大楼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简称政管学院)是延安大学首批获得招收硕士研究生授予权的两个学院之一,是延安大学确定的博士点培育和建设单位之一,也是目前延安大学招生学位点最多、规模最大、学科特色最为鲜明的文科学院。现有政治学、哲学和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下设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9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有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和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23年来已经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其中已经有60余人考取了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研究生。仅2021年,就已有8名毕业生成功考取博士。截止2021年9月,在读硕士研究生有389人。现有导师132人,其中校内导师72人,校外兼职导师60人。导师队伍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又有毕业于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博士,还有来自一线公检法系统、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导师”。

学院始终秉持“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弘扬“崇德尚法、经世致用”的院训,全方位推进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的实施。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不断攀升,喜讯频传。

政管学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留念

2020年被延安大学授予考博优胜单位

2021年部分考博录取通知书

在学校2021年学科征文竞赛暨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获多项佳绩

(二)2022年硕士招生学位点简介

2022年学院拟招生156人(暂按2021年计划执行,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以学校下达的计划为准),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74人,全日制专业学位32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50人。

(一)政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延安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是陕西省B类优势建设学科,是延安大学建设陕西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也是陕西省目前三个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之一。下设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政治学学科师生2021年暑期赴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调研交流

中共党史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中共党史硕士点是延安大学最早开始招收研究生的两个硕士学位点之一。该学位点设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毛泽东思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历史、延安学与中国新文化等7个研究方向。2020年,中共党史研究团队被评为延安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现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5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的博士。中共党史硕士点自1999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23届240余人。毕业生大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有很多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乃至走上了主要领导岗位。更有40余名毕业生考取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名校的博士。

中共党史研究团队被授予“延安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学科,该学位点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等研究方向。现有导师2人,均为副教授,1人有博士学位。学位点2006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16届,培养学生4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党政宣传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目前,已有1人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政治学理论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学科,设有政治学基础理论、公共行政与政府治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等研究方向。现有导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3人是毕业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点自2012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10届,培养学生5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党政宣传及教学研究等工作。目前,已有3人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国际政治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学科,设有大国关系研究、新中国外交研究、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中东问题研究、边疆区域研究等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国际政治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的理论型人才。现有导师4人,其中副教授2人,3人是毕业于西北大学、西藏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博士。国际政治学位点自2012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10届,培养学生3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涉外部门、科研院所及涉外企业等单位工作。目前,已有1人考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2022年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 师

考试科目

备 注

030200 政治学(全日制) (本专业计划招35人)


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科目:F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英语一

702政治学基础

802中国近现代史

01 政治学理论

贺永泰教授



刘向林副教授

许晓龙博士

张继军博士

02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

王峰副教授



马海波副教授

03 中共党史

杨伟宏教授



谭虎娃教授

赵红教授

邹腊敏副教授

王峰副教授

雷小倩副教授

杨利文副教授

04 国际政治

秦艳峰副教授



李志芬副教授

陈利宽博士

徐宁博士

2022年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代码

初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

参考书目

702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030200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802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学(0302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复试科目代码

复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

参考书目

F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政治学(0302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二)哲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哲学一级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学科,拥有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农村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省级研究平台,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和中国哲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以研究机构为平台,对内加强多学科研究的融合互通,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对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活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淀,目前已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现实问题为着眼点,充分挖掘、借鉴中西方哲学中的优秀思想成果,为当前时代的发展进行理论探索与智力支撑。

2021年承办陕西省哲学学会“建党一百周年哲学学术思想”理论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人学与现代化、发展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哲学、社会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等6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1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该学位点2002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20届,培养学生210余人。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行政管理、理论宣传和教学研究工作,有多人已经走上主要领导岗位或取得了高级技术职称。目前,已有10余名毕业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E5386

2021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外国哲学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非形式逻辑等4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3人,其中副教授1人。2人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博士且具有海外访学经历、1人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该学位点2019年开始招生,目前共连续招生3届。旨在培养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外国哲学知识,对西方哲学的传统、历史与现状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将来能够从事外文翻译、对外交流、教学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或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的复合型哲学高级人才。

中国哲学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儒家哲学、佛教哲学及道家哲学等3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3人,其中副教授1人,3位导师均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博士,2人还具有海外访学经历。该学位点2019年开始招生,目前共连续招生3届。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中国哲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科研写作能力,将来能够从事文化交流、党政宣传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或为将来进一步深造研修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

2022年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 师

考试科目

备 注

010100 哲学(全日制)
 
(本专业计划招21人)


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科目:F01哲学通论

201英语一

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801中西哲学史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杨亮才教授



李宏斌教授

冯志宏教授

张文生副教授

常改香副教授

曹勇副教授*

02 中国哲学

刘建华副教授



魏志远博士

师瑞博士

03 外国哲学

蔡广超副教授



刘萌博士

张丹博士

注:带“*”为校外兼职导师

2022年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代码

初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

参考书目

7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哲学(01010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01

中西哲学史

哲学(010100

《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复试科目代码

复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

参考书目

F01

哲学通论

哲学(010100

《哲学通论(修订版》,孙正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位点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和电子政务实验室、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目前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对外交流上,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

2021年陕西省民政厅社会组织中心来我院交流座谈

行政管理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地方政府治理、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等8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1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人,7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博士。该学位点自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15届,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20余名。毕业生主要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单位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行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目前,已有5人考取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研究生。

社会保障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社会救助与社区服务、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管理等5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5人,其中教授3人,3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博士。该学位点2020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招生2届。旨在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2022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 师

考试科目

备 注

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本专业计划招18人)


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科目:F03政治学原理
 

201英语一

721行政管理学概论

826管理学原理

01行政管理

武忠远教授



任晓林教授

吴卫东教授

姬雄华教授

冯菊香教授

高布权教授

卢东宁教授

王进教授

张燕教授

冯飞教授

耿改智副教授

陈小锋博士

张继军博士

02社会保障

高布权教授

王进教授

张燕教授

范雅娜博士

秦敏博士

2022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代码

初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

参考书目

721

行政管理学概论

公共管理
 
120400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26

管理学原理

公共管理(120400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管理学》,武忠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复试科目代码

复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

参考书目

F03

政治学原理

公共管理(120400

《政治学基础》(第四版),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四)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学位点(专业学位)

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的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拥有现代化的模拟法庭、中关法治研究中心、炜衡律师学院等实践性教学平台和研究中心,设有“高慧奖学金”、“树众奖学金”、“捷声奖学金”、“炜衡奖学金”、“北望法学教育基金”等奖学金项目。该学位点实行双导师制,现有校内导师9人,其中副教授6人,4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现有校外兼职导师15人,均为陕北地区公检法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和先进工作者,均在审判、检察、律师等领域拥有极高的理论造诣和极为丰富的实务经验。该学位点2019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3届。在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法律硕士的通过率(A线)高达66%,居国内兄弟院校前列。

8D8E9

2021年与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双向合作交流协议

2022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 师

考试科目

备 注


035101法律(非法学) (专业学位)(全日制)
 
(本专业计划招16人)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 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复试科目:F06法理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李和平副教授




刘向林副教授


崔世君副教授


白雪峰副教授


李杨副教授


李红刚副教授


刘俊宜博士


宋晨翔博士


史佳欣博士


035102法律(法学) (专业学位)(全日制) (本专业计划招16人)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 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复试科目:F07民法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李和平副教授




刘向林副教授


崔世君副教授


白雪峰副教授


李杨副教授


李红刚副教授


刘俊宜博士


宋晨翔博士


史佳欣博士



2022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研究生招生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代码

复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

参考书目

F06

法理学

法律(非法学)(035101

《法理学》(第四版),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F07

民法学

法律(法学)(035102

《民法学》(第七版),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五)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MPA)(非全日制)学位点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硕士点是延安大学重点扶持建设的专业型硕士学位点,2018年通过教育部专项合格评估。学位点依托全校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优质资源,在地方政府与公共治理、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政府治理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特色突出。该学位点实行双导师制,现有校内导师2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12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名校的博士。校外兼职导师25人,均为从事地方行政工作一线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实践经历和管理、治理经验非常丰富。该学位点2015年起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7年起改为非全日制招生,目前已经连续招生7届,累计培养研究生170余人。

2022年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 师

考试科目

备 注

125200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 (非全日制) (本专业计划招50人)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复试科目:①F04思想政治理论 ② F05公共管理学 ★本专业只接受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人员、研究生毕业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人员或专科毕业及同等学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人员报考;并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报考时需填写定向就业单位信息。

204英语二

③无

④无


武忠远教授



任晓林教授

吴卫东教授

冯志宏教授

贺永泰教授

冯菊香教授

高布权教授

惠小峰教授

姬雄华教授

张燕教授

卢东宁教授

冯飞教授

邹腊敏副教授

李和平副教授

王峰副教授

雷小倩副教授

常改香副教授

耿改智副教授

马莉副教授

陈云桥副教授

申红卫副教授

范雅娜博士

刘琦博士

秦敏博士

米瑞华博士

2022年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代码

复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

参考书目

F04

思想政治理论

公共管理(MPA)(1252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F05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MPA(125200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三)学制学费标准

延安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制学费一览表


学位类别

学科(专业类别)

全日制

非全日制

学制(年)

学费(万元/学年)

学制(年)

学费(万元/学年)

学术学位

所有学科专业

3

0.8



专业学位

法律(非法学)

3

1.2

3

1.5

法律(法学)

2

3

公共管理(MPA



3

1.5








(四)奖助体系

1.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奖励20000元。

(2)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学年6000元,除有固定工资收入者外都可获得。

(3)学校设有学业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6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3000元。我校新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为80%。

(4)学校设有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受聘者每月津贴500—1000元。被我校考核认定为“创新人才生源选拔计划”的学生,在读期间均可享受助研岗位津贴。

(5)学校设有“宝钢”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10000元,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20000元。

(6)学校设有研究生创新基金。

(7)学校设有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经费。

2.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政策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我们

学校代码:10719

学院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新区公学北路延安大学新校区政管学院办公楼A310办公室

邮政编码:716000

联系人:魏老师(电话 18220140778

古老师(MPA报考请咨询)(电话13488247848

邮箱: ydzg310@163.com

咨询电话:0911-26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