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推荐院校。
2017年9月19日,在延安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延安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成就,勉励学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近年来,刘延东副总理、韩正副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先后以来校视察、批示等方式表达对学校建设的关怀。
当前,学校正在自觉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重要批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进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

延安大学新城校区校门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简称政管学院)成立于2020年8月,是由原政治与法学学院和原公共管理学院合并后组建的新学院。政治与法学学院(简称政法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法学院和行政学院,解放战争时期演变为政法系。1958年恢复为马列主义教研室,1974年开办政教班,1977年正式成立政治教育系,1998年更名为政法系,2002年改系建院成立政治与法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简称公管学院)成立于2008年12月,初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署办公,2013年9月起成为独立的公共管理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组建,优化了专业与学科发展布局,进一步整合了优质资源,极大地增强了办学实力,促进了现有特色优势学科的转型升级,更加地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院现有教师79人,其中教授13人(三级教授4人)、副教授14人,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高校培养的博士35人。教师队伍中,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1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
学院拥有两栋独立的办公与教学大楼,建有独立的学术报告厅、电子政务实验室、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模拟法庭等实践性教学设施和实训场地。挂靠有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院、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农村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中省级研究机构。还挂靠有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研究中心等校级科学研究机构。
学院现开设有中国共产党历史、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法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共党史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
近年来,学院成功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5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8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权威11篇。荣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4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14项。
目前学院以大学科建设为契机,已经构建起了数据资源共享、教研联动的培养体系,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政管学院两栋独立的办公与教学大楼
政管学院是延安大学首批获得硕士点学位授予权的两个学院之一,是延安大学确定的博士点培育和建设单位之一,也是目前延安大学招生学位点最多、规模最大、学科特色最为鲜明的文科学院。现有政治学、哲学和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下设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9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有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和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24年来已经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其中已经有60余人考取了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研究生。仅2022年,就已有3名毕业生成功考取博士。截止2022年9月,在读硕士研究生有434人。现有导师128人,其中校内导师65人,校外兼职导师63人。导师队伍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又有毕业于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博士,还有来自一线公检法系统、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导师”。
学院始终秉持“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弘扬“崇德尚法、经世致用”的院训,全方位推进“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的实施。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不断攀升,喜讯频传。

政管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留念

2022届研究生考博经验分享交流会

2022年考取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2022年政管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学科征文比赛

在学校2022年学科征文竞赛暨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获多项佳绩

在2022年9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毕业于我院中共党史学位点的史絮同学,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摘自《矢志强国、坚韧无我!北理工举行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

2022年选派政治学理论学位点研究生杨昱挺赴中国人民大学交流学习
2023年硕士招生学位点简介
2023年学院拟招生142人(暂按2022年计划95%执行,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以学校2023年下达的计划为准),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7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31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41人。
(一)政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延安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是陕西省B类优势建设学科,是延安大学建设陕西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也是陕西省目前三个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之一。拥有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亚太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下设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8届中共党史毕业生王鹏程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2022届中共党史毕业生刘函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
中共党史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中共党史硕士学位点是延安大学最早开始招收研究生的两个硕士学位点之一。该学位点设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毛泽东思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历史、延安学与中国新文化等7个研究方向。2020年,中共党史研究团队被评为延安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5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的博士。中共党史硕士点自1999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24届360余人。毕业生大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有很多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乃至走上了主要领导岗位。更有近50名毕业生考取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名校的博士。

中共党史研究团队被授予“延安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学科,该学位点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等研究方向。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2人,均为副教授,1人有博士学位。学位点2006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17届,培养学生4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党政宣传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目前,已有1人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政治学理论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学科,设有政治学基础理论、公共行政与政府治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等研究方向。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3人是毕业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点自2012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11届,培养学生5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党政宣传及教学研究等工作。目前,已有3人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国际政治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学科,设有大国关系研究、新中国外交研究、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中东问题研究、边疆区域研究等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国际政治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的理论型人才。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3人,其中副教授1人,3人是毕业于西北大学、西藏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博士。国际政治学位点自2012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11届,培养学生3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涉外部门、科研院所及涉外企业等单位工作。目前,已有1人考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2023年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导 师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030200 政治学(全日制) (计划招收32人)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复试科目:F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②201英语一 |
③702政治学基础 |
④802中国近现代史 |
01 政治学理论 |
贺永泰教授 |
|
|
刘向林副教授 |
许晓龙博士 |
张继军博士 |
02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王峰副教授 |
|
|
马海波副教授 |
03 中共党史 |
杨伟宏教授 |
|
|
谭虎娃教授 |
赵红教授 |
邹腊敏副教授 |
王峰副教授 |
雷小倩副教授 |
杨利文副教授 |
04 国际政治 |
李志芬副教授 |
|
|
陈利宽博士 |
徐宁博士 |
2023年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代码 |
初试科目名称 |
适用专业 |
参考书目 |
702 |
政治学基础 |
政治学(030200) |
《政治学基础》(第4版),王浦劬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
802 |
中国近现代史 |
政治学(03020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
复试科目代码 |
复试科目名称 |
适用专业 |
参考书目 |
F0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政治学(03020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
(二)哲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哲学一级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学科,拥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院、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农村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中省级研究平台,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和中国哲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以研究机构为平台,对内加强多学科研究的融合互通,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对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活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淀,目前已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现实问题为着眼点,充分挖掘、借鉴中西方哲学中的优秀思想成果,为当前时代的发展进行理论探索与智力支撑。

第二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人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院成立大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人学与现代化、发展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哲学、社会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等6个研究方向。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1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该学位点2002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21届,培养学生320余人。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行政管理、理论宣传和教学研究工作,有多人已经走上主要领导岗位或取得了高级技术职称。目前,已有10余名毕业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2022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外国哲学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非形式逻辑等4个研究方向。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3人,其中副教授1人。2人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博士且具有海外访学经历、1人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该学位点2019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4届。旨在培养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外国哲学知识,对西方哲学的传统、历史与现状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将来能够从事外文翻译、对外交流、教学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或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的复合型哲学高级人才。
中国哲学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儒家哲学、佛教哲学及道家哲学等3个研究方向。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3人,其中副教授1人,3位导师均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博士,2人还具有海外访学经历。该学位点2019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4届。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中国哲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科研写作能力,将来能够从事文化交流、党政宣传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或为将来进一步深造研修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
2023年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导 师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010100 哲学(全日制) (计划招收21人)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复试科目:F01哲学通论
|
②201英语一 |
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④801中西哲学史 |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杨亮才教授 |
|
|
李宏斌教授 |
冯志宏教授 |
张文生副教授 |
常改香副教授 |
曹勇副教授* |
02 中国哲学 |
刘建华副教授 |
|
|
魏志远博士 |
师瑞博士 |
03 外国哲学 |
蔡广超副教授 |
|
|
刘萌博士 |
张丹博士 |
注:带“*”为校外兼职导师 |
2023年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代码 |
初试科目名称 |
适用专业 |
参考书目 |
7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哲学(010100)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801 |
中西哲学史 |
哲学(010100) |
《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
复试科目代码 |
复试科目名称 |
适用专业 |
参考书目 |
F01 |
哲学通论 |
哲学(010100) |
《哲学通论(修订版)》,孙正聿,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
(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位点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立足区位优势,紧贴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优势,在科研和教学上不断探索“本土化”和“特色化”的学科发展方向。下设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和电子政务实验室、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目前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对外交流上,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

2022届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念
行政管理学科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地方政府治理、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等8个研究方向。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1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人,7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博士。该学位点自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16届,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30余名。毕业生主要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单位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行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目前,已有6人考取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研究生。
社会保障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社会救助与社区服务、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管理等5个研究方向。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5人,其中教授3人,3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博士。该学位点2020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招生3届。旨在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2023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导 师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计划招收17人)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复试科目:F03政治学原理
|
②201英语一 |
③721行政管理学概论 |
④826管理学原理 |
01行政管理 |
武忠远教授 |
|
|
任晓林教授 |
吴卫东教授 |
姬雄华教授 |
高布权教授 |
卢东宁教授 |
王进教授 |
张燕教授 |
冯飞教授 |
耿改智副教授 |
陈小锋博士 |
张继军博士 |
02社会保障 |
高布权教授 |
王进教授 |
张燕教授 |
范雅娜副教授 |
秦敏博士 |
2023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代码 |
初试科目名称 |
适用专业 |
参考书目 |
721 |
行政管理学概论 |
公共管理 (120400) |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826 |
管理学原理 |
公共管理(120400)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管理学》,武忠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
复试科目代码 |
复试科目名称 |
适用专业 |
参考书目 |
F03 |
政治学原理 |
公共管理(120400) |
《政治学基础》(第四版),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
(四)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学位点(专业学位)
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是延安大学重点建设的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拥有现代化的模拟法庭、中关法治研究中心、炜衡律师学院等实践性教学平台和研究中心,设有“高慧奖学金”、“树众奖学金”、“捷声奖学金”、“炜衡奖学金”、“北望法学教育基金”等奖学金项目。该学位点实行双导师制,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4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现有校外兼职导师31人,均为陕西地区公检法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和先进工作者,均在审判、检察、律师等领域拥有极高的理论造诣和极为丰富的实务经验。该学位点2019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4届。在近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法律硕士的通过率(A线)高达66%,居国内兄弟院校前列。目前,已有1人考取重庆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2022年与延安市9家律师事务所签署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协议
2023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导 师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035101法律(非法学) (专业学位)(全日制) (计划招收16人)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8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 ④498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 |
复试科目:F06法理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李和平 教授 |
|
|
刘向林副教授 |
崔世君副教授 |
白雪峰副教授 |
李杨副教授 |
李红刚副教授 |
刘俊宜博士 |
宋晨翔博士 |
史佳欣博士 |
035102法律(法学) (专业学位)(全日制) (计划招收15人)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7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 ④497法律硕士综合(法学) |
复试科目:F07民法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李和平 教授 |
|
|
刘向林副教授 |
崔世君副教授 |
白雪峰副教授 |
李杨副教授 |
李红刚副教授 |
刘俊宜博士 |
宋晨翔博士 |
史佳欣博士 |
2023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研究生招生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代码 |
复试科目名称 |
适用专业 |
参考书目 |
F06 |
法理学 |
法律(非法学)(035101) |
《法理学》(第五版),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
F07 |
民法学 |
法律(法学)(035102) |
《民法》(第九版),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
(五)公共管理硕士(MPA)(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点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点是延安大学重点扶持建设的专业型硕士学位点,2018年通过教育部专项合格评估。学位点依托全校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优质资源,在地方政府与公共治理、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政府治理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特色突出。该学位点实行双导师制,2023年招生的导师有2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9人,12人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大学、韩国水原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博士,2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校外兼职导师28人,均为从事地方行政工作一线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实践经历和管理、治理经验非常丰富。该学位点2015年起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7年起改为非全日制招生,目前已经连续招生8届,累计培养研究生200余人。
2023年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和导师目录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导 师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125200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 (非全日制) (计划招收41人) |
|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
复试科目:①F04思想政治理论 ② F05公共管理学 ★本专业只接受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人员、研究生毕业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人员或专科毕业及同等学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人员报考;并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报考时须填写定向就业单位信息。 |
②204英语二 |
③无 |
④无 |
|
武忠远教授 |
|
|
任晓林教授 |
吴卫东教授 |
冯志宏教授 |
贺永泰教授 |
李和平教授 |
冯菊香教授 |
高布权教授 |
王进教授 |
姬雄华教授 |
张燕教授 |
卢东宁教授 |
冯飞教授 |
马莉教授 |
邹腊敏副教授 |
王峰副教授 |
雷小倩副教授 |
常改香副教授 |
范雅娜副教授 |
耿改智副教授 |
陈云桥副教授 |
申红卫副教授 |
米瑞华副教授 |
刘琦博士 |
秦敏博士 |
陈小锋博士 |
许晓龙博士 |
张继军博士 |
刘艳梅博士 |
2023年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代码 |
复试科目名称 |
适用专业 |
参考书目 |
F04 |
思想政治理论 |
公共管理(MPA)(12520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
F05 |
公共管理学 |
公共管理(MPA)(125200) |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
学制学费标准
学制学费标准执行学校有关政策,具体如下:
延安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制学费一览表(摘录) |
|
学位类别 |
学科(专业类别) |
全日制 |
非全日制 |
学制(年) |
学费(万元/学年) |
学制(年) |
学费(万元/学年) |
学术学位 |
政治学、哲学、 公共管理 |
3 |
0.8 |
|
|
专业学位 |
法律(非法学) |
3 |
1.2 |
|
|
法律(法学) |
2 |
|
公共管理(MPA) |
|
|
3 |
1.5 |
奖助体系
奖助体系执行学校有关政策,具体如下: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奖励20000元。
(2)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学年6000元,有固定工资收入者除外。
(3)学校设有学业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6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3000元。我校新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为75%左右。
(4)学校设有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受聘者每月津贴一般不低于500元,最高可达1500元。被我校考核认定为“创新人才生源选拔计划”的学生,在读期间均可享受助研岗位津贴。
(5)学校设有“宝钢”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10000元、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20000元。
(6)学校设有研究生创新基金和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经费。
(7)学校设有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政策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联系我们
学校代码:10719
学院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新区公学北路延安大学新校区政管学院办公楼A栋310办公室
邮政编码:716000
联系人:魏老师(电话 18220140778)
古老师(MPA报考请咨询)(电话13488247848)
邮箱:ydzg310@163.com
咨询电话:0911-26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