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之一。这一原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形成的。十四五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强调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坚持这一原则,就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等。学习、研究和阐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观念我们应该学习和关注的一个点,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应予确立和坚持的原则。
——贺永泰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共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13个以五年为期的发展规划串起了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体现着显著的制度优势和独特的治理经验。中国的五年规划经历了从经济发展计划到全面发展规划、从经济指标为主到公共服务指标为主的制度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看,这种变迁是环境、观念、行动者三者互动的结果:环境开放形成了五年计划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带来了制度变迁的压力,观念更新为变迁指明了方向,行动者的认知和博弈则是变迁的直接推动力量。又因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的强大约束,五年规划制度并未在市场化洪流中退出历史舞台,而是通过适应性改造融入其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转型道路,彰显着我们党卓越的自我突破、自我变革、自我创新精神和能力。
——许晓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这其中包括“十三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例如,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颁布实施民法典、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我们在庆祝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现实距离全会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的“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还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革命精神将我国的法治建设发展到新的高度。
——刘俊宜
我们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为契机,将以更强的政治定力作为行为准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成效体现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永葆清廉本色,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自我约束。强化为人情怀,学生是我们的工作中心,要始终与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情况,把握学生思想,要在为学生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
——李红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定环境下召开的。会议对"十四五"规划做了要求,也对二0三五年的发展远景做了瞻望,是一个立足现实,谋划未来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会议。
本人觉得本次会议的特殊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是实事求是。会议既肯定了"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也用较大篇幅列举了存在的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改革,创新,民生,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敢于直面不足,反映了党和政府的勇气和自信。
二是远景目标科学明晰,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前提下,对国家在创新、治理、文化、生态、开放、军队、民生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显示了党和政府责任和担当。
——侯虎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申,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人类的发展也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保护自然生态;坚持绿色生产,降低碳排放;提倡绿色消费,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冯志宏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青年人成长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旗帜鲜明的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大学的重要批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根革命圣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教师高尚的师德榜样,言传身教,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勇于创新创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优秀人才,走好我们这一代延大人的长征路做好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积极推动学院学生工作再在上新台阶,为把我们延大早日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任永平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疫情防控时期召开的一次胜利的大会,是对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谋篇布局,是对中国未来“十五年”发展的蓝图擎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含糊,遵循中国发展基本原则不动摇。全面分析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完善发展思路,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顺利实施和完成“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
——张文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部署和实施,是建立在对国内国际局势科学准确的评判和把握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代时局的基本认识。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进程和成就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和组织(例如五眼联盟)抱定冷战思维,没有也不愿意充分尊重、正确理解与客观评价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及外交格局深刻调整与演化中的重要变量和影响,更多的是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对待中国和定义中国,战略疑虑、战略焦虑、战略过虑与战略误判也就成为常态。具体的实践关系交往中,不同的层面和环节中就会不断交替使用所谓的战略退却、战略统战、战略进攻与战略脱钩。对此我们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刘常喜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会,总结十三五,规划十四五,突出的亮点就是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是准确定位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体现。新的发展格局是从国内和国际角度考虑,既体现国内大循环,又体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的发展格局对于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全新的中国发展新模式作出了战略规划,是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的稳定器、加速器。
——张元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主要目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要使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提升。为此,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是新时代政府工作和公共管理研究的新任务新目标,应当围绕这些问题和任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治理现代化之路。
—— 李宝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