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准确地分析了我们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确立了国家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梦想正一步一步走近,做好工作的信心也油然而生。
——刘千亦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党在新时期对“十三五”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要总结,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方面,我党提出采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进强农举措,通过总结农业农村发展的社会规律,提出先进的农业农村发展理念,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加强以工补农、以城带农的强农路径,进一步形成工农相互促进,城乡合作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环境,为提升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马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它所孕育的优秀文化成果为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充分挖掘中华民族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更高程度的社会文明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魏志远
百年交汇,谋篇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这也为我们每一个奋斗者办好自己的事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作为圣地学府的一名人民教师,更应当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教好书、育好人,坚守初心,践行本业。
——杨阳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在论述“三农”问题时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论述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同时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成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短板。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强调并采取强有力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农业农村发展不仅依赖内生驱动力,还要借助新型城镇化的外在拉力,在双动力同时发力的条件下,农业农村发展才能跳出“低水平”陷阱,最终收敛于城乡趋同。
——刘琦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之所以能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等各方面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不惧各种风险挑战,就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为、开拓创新。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社会动乱,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有凝聚力的政党来稳定局势。中国共产党是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有驾驭各种复杂矛盾的能力,通过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组织和凝聚起来,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张艳梅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不仅高度评价了这届党中央近来取得的成就,而且提出到二零三五年基本实现的建设目标。其中,不仅涉及居民经济收入、城镇建设等内容,还提到,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从而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这些要求都体现出,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国家全面发展的充分认识,不仅重视物质、经济等实力,同样也关注与社会、人民的精神生活紧密相关的国家文化等软实力,对未来发展目标的制订更加科学、合理。
——刘萌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这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宏伟蓝图的规划,标志着蕴藏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锚定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其中包括“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发展目标。“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受鼓舞,也深切感受到我们的责任重大。我将立足岗位,牢记教育报国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努力提升自己,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苏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强调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要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规律、建立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才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沈郁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充分表明党对现代化目标有非常准确和清楚的认识。现代化目标不仅是进行时的工作,同时更有着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现代化目标要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做出调整,以使现代化目标能够符合发展的实际情况。现代化目标一定要具有操作性,要立足现在,考虑长远,不仅要能够切合实际,更要有所突破。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是属于中国的,从中国现代化实现的程度以及对现代化目标适时做出的调整来看,中国的现代化是成功的,经验是丰富的,成绩是巨大的。
——高志奇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特殊关键时期召开的关于国家发展,国家命运,国家未来,一次承上启下的重大会议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社会老龄化作为制约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十四五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巩固家庭养老育幼基础地位,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政策体系,扩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养老体系建设。
——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