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社会性与人性的双重洗礼:政管学院社工专业读书分享系列(十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2日 17:54 文章来源:

撰稿:刘一涵   核稿:张继军

本网讯 郁达夫曾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而最美的秋意,或许正藏在一次次被翻动的书页间,藏在文字与心灵悄然相遇的静谧时光里。2025年10月30日下午,社工25班在学院B栋417教室举办了首次读书分享会。这也是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系列活动的第十四场,由李伟老师和索欢老师共同主持。同学们围绕《社会学的邀请》与《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两本著作,展开了一场充满思辨的交流。

首先,李伟老师介绍了读书分享会的宗旨和意义,强调了阅读的价值。“脚步无法抵达的地方,文字可以。书中未必有黄金屋,却一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当我们不够优秀的时候,沉静下来,认真读书,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活动现场

《社会学的邀请》作为一本社会学入门读物,旨在帮助人们理解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邀请人们跳出个人视角,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镜片”来观察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同学们围绕“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贴标签’现象”“人为何会依赖他人而生存”“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社会如何凝聚成整体”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将书中的观点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紧密结合,将“个人困扰”置于宏观的“公共议题”中加以解读。在个人分享与集体思辨的双重启发下,同学们对社会这本“大书”有了更深的理解,许多曾经的困惑也豁然开朗。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作为一本解读人性的经典之作,揭示了环境和社会角色如何能够强大到扭曲人性,致使普通人做出极端恶行;呼吁人们警惕情境力量,保持道德自省以避免沦为“恶魔”。同学们对于“斯坦福监狱实验”“好人变成恶魔的过程和机制”“被动旁观者效应”“集体情境中的‘去个人化’过程”“抵抗情境力量与系统性压力的策略与方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结合历史上真实的群体性暴力事件,大家分析了普通人堕落为“恶魔”的原因,以及少数人何以能够坚守良知与道德底线。

活动现场

分享和讨论过程中,李伟老师和索欢老师不断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从专业角度对讨论内容进行了补充与剖析在最后的点评总结中,两位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认为这是一场关于“社会性”与“人性”的双重洗礼,有效增进了大家对社会与人的本质的理解;两位老师也指出了分享会中可改进之处,并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活动中踊跃发言、大胆互动。

“以书香为伴,与时代同行。”本次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